長者的生活,亦可以很豐富精彩!一直抱持「尊敬長者」、「服侍上帝」為目標的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於過去周末於觀塘海濱公園發現號舉行了「一屋正菜」啟動一周年慶典以及藝廊舉辦「一屋正菜」藝術展,讓大家免費入場,參觀多件由長者創作的藝術品。
讓銀髮族成為無價正菜
於去年啟動的「一屋正菜」,希望可匯聚社區上不同人士,協助及關愛長者,並結合「身、心、社、靈」聯成一體,成就一家,而正菜則指就算成為銀髮族,仍能外到內,活得有尊嚴及有選擇。項目與合作伙伴們於過去一年已為長者舉辦了92場農務和藝術活動,大家一起用植物和廚餘變成藝術作品,實踐可持續綠色生活之餘,亦可展現「老而不廢」的信念。「一屋正菜」更獲「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2022」資助並選為「傑出氣候倡導大獎」得獎項目,成功為超過500人次長者提升自我價值,締造豐富晚年人生。
於慶典上參與活動的長者家屬、學生義工們亦分享參與計劃的得著,如改善與長輩溝通和使雙方關係更親密、吸取長輩的人生經驗等。「一屋正菜」大使黃劍文,則獻唱了一首為紀念其離世舅父而創作的新歌《餞別酒》,為義工和參加的長者打氣。此外,當日眾主禮嘉賓並一起為一幅由參與計劃的廣蔭頤養院長者,聯同義工團隊和大自然藝術家及表達藝術治療師等一起創作的印象派大型畫作《蒲公英的旅程》作點綴,寓意大家願意繼續與長輩同行,推廣並實踐「一屋正菜」的理念,讓更多長輩可過上璀璨、有尊嚴及有選擇的晚年生活。
正菜心聲:
今年已92歲的程婆婆坦言,每日「畫少少」花了很長時間去創作手上的畫作,當初根本沒想到成品會這麼美,覺得很開心。此外,她最開心是可以品嚐親手種的有機菜心,因她於城市長大,曾於十多歲種過很「粗生」的馬屎莧外,並沒有其他務農經驗,故是次種菜對她是難得體驗。她並指:「我鍾意玩呀,有其他活動我一定繼續參加。」
施比受更有福
於疫情前兩年一直有參與義工活動探望獨居長者的黃劍文指,原本想去幫人,但卻沒想到在接觸長輩的過程反讓自己得益,完全可體現「施比受更為有福」。加上他的公公也有認知問題,參加不同活動有助這些患者思考,故得知「一屋正菜」的宗旨便答應支持活動。「我沒有想過長輩的作品會如此美麗,根本不像是長輩的作品。」他認為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每一位長輩背後故事的投影,而中一幅由一位長者創作,因思念於疫情期間去世的兒子,希望可與兒子在天重聚的作品《盼望》,讓他有最深的感受。黃劍文認為活動很有意義,他亦願意盡力去讓更多長輩過有精彩的晚年生活。
長者發揮生產力 傳承人生智慧
「由於我們院舍有菜田,於疫情期間我們一直在想如何讓長者們可以優雅地老去,故想到讓他們務農以提升身心靈。」何婉慧院長指長者可繼續運用其知識和技能,後生一輩於活動與長者們溝通時,則可學習長輩們的人生經驗和生活智慧。長輩們可發揮他們的「生產力」,甚至可將所種的蔬菜出售,賺錢以維持農務的持續營運,從而祝福更多人。此外,長者亦會在不同藝術家幫指導下,透過使用回收物料創作藝術品,既可展現老而不廢的精神,亦可讓長輩們充分發揮創作能力。讓老友記活得有尊嚴,亦有選擇權。
「由於廣蔭以尊榮長者,關愛靈養,藝術是重要介入點之一,讓我們可將生命智慧和領悟發揮出來。」何院長希望大家可從中理解「老而不廢」及要「尊榮長者」。而且義工在服侍長者的同時,亦可從中學習長輩的智慧,對年輕義工們亦是難得收獲。由於長者所種植的有機菜和製作的藝術品均受歡迎,故計劃將設網上購物平台,讓網民購買。此外,廣蔭亦計劃將過往成功經驗整合成教材,以成立「靈安照護學院」培育更多照顧者;並希望參與的藝術家更了解長者,學習與長者溝通及服侍長者。
報道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