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首頁 arrow-path 最新消息 arrow-path 媒體報道 arrow-path 生死有「匙 」 可解心鎖?一人一故事化為生命劇場 老友記與年輕人「生死同台」日暮與朝陽跨代對談 arrow-back返回
生死有「匙 」 可解心鎖?一人一故事化為生命劇場 老友記與年輕人「生死同台」日暮與朝陽跨代對談
07/05/2025
COVER

年紀愈大,與死亡的距離愈近。可是在一個無常的世界裏,「道理」並不必然如此:年輕人也可以距離死亡很近。

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數據,二〇二三年本港自殺人數創近十年新高,共有一千〇九十二人,當中六十歲以上的長者佔比最高,佔整體逾百分之四十三。然而,另一端年輕族群,自殺率亦呈上升趨勢。

人人都知道,自己終有一死。問題不是死亡,而是人應該如何活。如何活着有時是比死亡更難處理的議題。未知生,焉知死?

長者與年輕人之間,看似隔着一道鴻溝,卻同時面對同一個命題——人,應該如何看待生命?人,應該如何好好活着?

假如將兩代人放在一起,以劇場和藝術的形式,進行跨世代對話,又會擦出怎樣的生命火花?

長者也曾年輕  年輕人驚奇發現 老友記真有趣

註冊表達藝術治療師及註冊社工何婉慧(Vennus)從事長者服務近二十年,她說,當下年輕人的精神健康問題愈加嚴峻,讓她不禁有個疑問:「為何年輕人會選擇輕生?長者雖離死亡非常接近,但他們能否在生命最後的階段,讓年輕人重新明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Vennus現於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擔任院長,平日常與長者互動的她,遂萌生一個念頭——將年輕人與長者帶到一起,兩代人,嘗試用藝術的方式,一起談生論死。

計劃為期一年,名為《生死有匙》。這條鑰匙,意思是生死雖然是難以面對的課題,但是若能找出解開謎底的鑰匙,卻能夠讓我們看到生命無限的可能性。

她邀請言遇劇團聯合藝術總監伍綺琪擔任戲劇導師,帶領一班年輕人與長者學演戲。導師教他們以「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一人一故事劇場」於一九七五年由美國人Jonathan Fox創立,表演中沒有既定劇本,演員透過與觀眾互動,讓觀眾分享自己的經驗,亦讓演員講出自己的故事,結合了心理治療與戲劇的元素。

從來未演過戲的長者,遇上一群年輕人,會有怎樣的化學效果?

這班年輕人跟我說,長者給了他們一種『新鮮感』。有些長者從追女仔、以前流行甚麼、講到日戰的經歷,年輕人這才發現,原來公公婆婆的經歷如此有趣。」Vennus分享道。

也有年輕人跟她說,這個劇場讓他們有機會跟長者交流。「他們看到長者經歷過種種困難,依然堅強地活着,這讓他們開始思考,自己該如何珍惜擁有的時間。」

「我記得有個女生説,自己還在尋找人生的方向,但活動之後,感覺自己開始找到興趣和意向。聽到這些話,其實很感動,因為長者的經歷啟發了年輕人,讓他們知道人生可以怎樣去走,這正是我們背後的初衷。」

或許在許多人心中,長者往往是需要被照顧的一方,但在Vennus眼中,年老,未必意味着只能成為被呵護的角色。

「我們很想讓公眾知道,長者,不只是被照顧的那個,而他們也可以照顧我們。老人家不只是等你去餵飯,等你去關心。他們自己本身,還有很多内在的素質,能幫到年輕人。」

從暮年長者生命中尋求人為何活着的答案

除了劇場表演,Vennus 還為長者安排了多元的藝術工作坊,如陶藝、編織、繪畫等,讓他們透過創作探索內心世界。「我相信,藝術能幫助別人療癒他們的傷口。長者在製作藝術品的過程裏,能重新將混亂的思緒去重整,擁抱自己的不足,也發現自己更多的能力。」
足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