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婆婆的房間靠窗,陽光穿透窗戶,映照著室內的擺設。在床邊精緻的矮櫃旁,一本精裝圖冊放在櫃頂,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封面有精美的菜式,內頁還有高婆婆煮食的點滴片段,充滿了她數十年來烹調菜式的心血,每一道菜都彷彿組成一幅色彩繽紛的畫作。
摘自第55期《一趟愛的旅程》
不要以為長者對科技一定沒興趣,有時他們比其他人躍躍欲試。
我們將智能水耕種植機帶到廣蔭家,它使用可調節的LED 種植燈和智能傳感器,令行動不便的長輩們都能輕鬆種植,當他們見到蔬菜、香草等並非一定要在田裡或種植箱生長時,也是一種新的體驗。
閱讀更多
「一頁‧靈安」學員Pauline
我以前是個保健員,家中需要照顧雙親,工作中又面對許多身體虛弱的病人。當我看到「一頁‧靈安」的宣傳時,對他們提出的理念——「使人得尊榮」深感認同。這是一份帶著愛與使命感的服侍,我希望學習如何更好地服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以及具體應該如何去做,於是毅然決定參加面試,踏出這一步。
雖然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護理常識,但如何在身、心、社、靈四方面全面地照顧晚期病人,卻一直是我的疑惑。所幸的是,廣蔭在身體護理方面的培訓已經非常專業和全面,而我們在「一頁‧靈安」的課程中學習的正是靈安方面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例如,靈性需要、善別與哀傷支援、靈安護理九大元素以及長者芳香療法等,這些都幫助我們在靈安護理的過程中更游刃有餘,更貼近病患者的需要。
然而,我深深體會到,除了這些知識和技巧,真正讓人感受到溫暖的,是那份「陪伴與同在」。這份同行的意義,超越了言語,直達心靈。
閱讀更多
在「生死有匙」計劃的過程中,我們邀請了 Magic Hour的導演梁譽John,教導 @香港學生輔助會 的同學拍攝、訪問和剪接的技巧和態度,以年青人的視角紀錄「生死有匙」的過程,從中對年老、長者和生死作出反思。以下是John老師的體會。
作為「生死有匙記者團」課程的導師,最深刻的體會是看到學生們在短短十二節課堂中的成長。課程初期,我深深感受到青少年與長者之間近80年的年齡差距所帶來的隔閡。這不僅體現在溝通方式上,更反映在生命經驗與價值觀的巨大差異。
閱讀更多
「一頁‧靈安」學員佘嘉良
我們由呱呱落地一刻,就開始這趟人生旅程,直至歲月已足,就回歸塵土。我們的出生,不由我們作主;但是我們的離去,我們卻可以有較大的主導權(當然不計算那些突如其來的意外身亡)。因此,如何去面對死亡,處理晚期時的一切安排,便成為我們該思考的一個課題。
「一頁·靈安」的出現,正好為這個課題,提供了完美的答案。人老了,不該是灰白色的活著,不該是孤寂地等待死亡的來臨;反之,他們一樣可以絢麗多彩的生活,活得既精采又有意義。人老了,一樣可以有尊榮地活着!「一頁·靈安」的精神,是要讓人感到安舒、愉快。希望我們不要帶着未了之事,未完的夢而匆匆離世。我很喜歡「一頁·靈安」的精神,為這班即將遠去的人,提供安詳、舒適的照顧,讓他們在肉身及靈性方面都得到滿足,可以安然離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