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Chinese only)

Home arrow-path Latest News arrow-path Media Coverage (Chinese only)
486162929_1170076171797742_3797403930526975975_n
[時代論壇]晚晴靈性關顧 點止傳福音、講天堂?
09/04/2025
生命公因數
[東張+]長者跨代劇團|「逾90歲的長輩仲可以咁精伶!」少女觀眾由怕死學懂擁抱生命美好
03/02/2025
經濟日報_生命公因數
[經濟日報]長者與青年跨代劇場演出 以味道印記演繹生死態度
27/01/2025
DSC01212
[獨立媒體]安老院舍靈安晚期照顧服務
23/01/2025
EAST
[東張+]分享爸爸最後一程於晚期院舍「開心體驗」 李小姐:院舍辭世肯定比醫院好
18/01/2025
WhatsApp Image 2025-01-17 at 08.34.52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Hong Kong elderly who use spiritual end-of-life services more stable physically: study
17/01/2025
//The services included one type of practice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alled Namaste CareTM, which incorporated pursuing of spiritual needs, elements of quiet comfort,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and massage to alleviate symptom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lderly. Chow (Professor Amy Chow, Si Yuan Professor Health and Social Work,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aid that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care home offered families an alternative that was different from having their elderly loved ones suffer in hospital during their final stages of life.//
Untitled
[千禧年代]研究顯示長者接受安老院舍靈安晚期照顧服務後其身體及情感狀況保持良好
17/01/2025
WhatsApp Image 2025-01-06 at 10.53.46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How creative therapies help bereaved Hongkongers process unspoken grief
06/01/2025
Whenever Hongkonger Christina Lau Siu-mui misses her mother who died of cancer about a year ago, she goes to her study and opens a small wooden box. On the underside of the lid is a scene Lau painted of a tranquil sky with clouds. On the base of the box, there is a vibrant meadow filled with colourful wildflowers. “I was picturing a peaceful scene where I lie on a meadow and look up at the blue sky, where I imagine my mom is now … as I close the box, it feels like I’m with my mom again,” the 63-year-old retired translator said. “Art has allowed me to express feelings that words cannot capture.” Lau crafted the box as part of her expressive art therapy sessions at the HKCCCU Kwong Yum Care Home, where her mother had stayed before she died. According to Lau, the sessions taught her how to grieve and give voice to her feelings. “When I lost my father 30 years ago, I was overwhelmed with work and childcare, I did not process what was happening inside … and felt a strong sense of regret,” she recalled. “But by mourning my mother this time, I have reconciled with those feelings … It was a relief for me.”   Vennus Ho Yuen-wai, superintendent of the HKCCCU Kwong Yum Care Home, has promoted expressive art therapy to help older residents and carers in bereavement, who often struggle to talk about their feelings. Calling art “a vessel for the tears”, Ho said the therapy could help them identify and express complex feelings and reconnect with the departed by visualising memories. Echoing Lam, Ho encouraged the public to refrain from rushing the bereaved out of their grief.   “This is a very personal experience, from contemplating the meaning of death, the relationship itself, to the way forward,” she said. “It’s great to simply keep them company, you don’t need to say too much.” *The expressive arts therapy group is funded by Vera Ruttonjee Desai Charitable FundRead the full article
2024.12.04-466-JH-6053
[時代論壇]研討會談靈安晚期照顧 林正財:院牧勿忽略日光之下的責任
31/12/2024
JAS_4454
[基督教週報] 靈安晚期照顧研討會2024  活出生命靈性本質提升照顧服務意義
16/12/2024
JAS_4300
[獨立媒體]靈安晚期照顧研討會:關注長者晚期路上的靈性照顧 活出生命的本質
10/12/2024
TheLastPage_Icon pic
[獨立媒體]靈安護理的力量
25/10/2024
WhatsApp Image 2024-09-11 at 16.56.15
[香江暖流]一頁靈安介紹
12/09/2024
NZ8_8299
[時代論壇]分享會談為生命倒數作準備 吳思源籲華人改變觀念 應求「死得好」
29/08/2024
NZ8_8226
[基督日報]臨終者生命與靈性關懷:吳思源籲家人道愛與道別
28/08/2024
實習5
[基督日報]廣蔭頤養院一站式綜合服務 何婉慧院長談提升長者身心靈健康
28/08/2024
WhatsApp Image 2024-05-24 at 13.27.42
[生活存關愛] 靈安晚期照顧服務
15/07/2024
引入靈安服務封蛆
[社聯頻道]院舍引入靈安服務 提升長者晚期生活質素
04/07/2024
DSC04649
「一頁‧靈安」計劃 照顧晚期長者、舒緩照顧者壓力
26/06/2024
封面相片圖
[社聯頻道] 靈安晚期照顧服務 紓緩照顧者壓力
07/06/2024
WhatsApp Image 2024-01-19 at 09.21.48
[悟死茶社]生死前的八種味道
18/01/2024
以飲食故事帶出生死教育 謝寧 x 何婉慧院長 尋找人生八味 (1)
[經濟日報]以飲食故事帶出生死教育 尋找人生八味
19/12/2023
1891-6b
[時代論壇]八位婆婆的自家巧手菜 繪出人生八味 反思生死
25/11/2023
原味生活館
[新城電台 原味生活館]晚期照顧的使命
13/11/2023
IMG_2633
[基督教週報]拓展臨終關懷新時代視野 各地商討提升靈性健康的策略和經驗
13/11/2023
cover picture
[Business Innovator]關係進深 服侍鄰舍
11/10/2023
371908263_680699326904329_7979796562512970557_n
[VIUTV 智富通︰BIZ勝之道]分享以人為本一站式服務
08/09/2023
Capital promotion
[資本雜誌]提升服務層次 讓長者活得尊榮
07/09/2023
好習慣報道封面圖
[好習慣]唯有味道看破紅塵 《生死前的八種味道》
28/07/2023
DSC01032
[時代論壇]頤養院辦藝術展覽環保工作坊 寄語社區彼此關顧 長者老而不廢
09/08/2023
DSC07744
[巴士的報]務農X藝術創作 「一屋正菜」藝術展助長者重拾自信
09/08/2023
DSC08084
[am730]廣蔭頤養院「一屋正菜」 為長者締造豐盛晚年 「藝術X農務」成果展示 連繫長者及社區
09/08/2023
0707 cover photo_FINAL
[號角聲]尊敬長者 服事上帝
18/07/2023
cover photo
[號角聲]導讀《生死前的八種味道》
26/06/2023
IMG_9759
[經濟日報]90歲婆婆以家常菜 傳承最質樸母愛
15/05/2023
P1153396 (2)
[明報]讓晚期病患長者 走在有尊嚴的路上
10/05/2023
DSC00764
【無耆不有】以「一屋正菜」 見證生命的轉化
24/04/2023
DSC00694
[基督教週報]廣蔭120週年慶典啟動禮  嘉許標誌設計比賽得獎者
09/01/2023
DSC00317
[天使心月刊] 靈安團隊 為晚期病患長者多走一里路
01/12/2022
1 FLOWER
【基督教週報】廣蔭頤養院開設Instagram  推廣大眾欣賞長者藝術作品
28/11/2022
IMG_5321
【流行都市】 靈安護理 藝術介入 如何幫助長者晚期生活
29/09/2022
IMG_4020
【基督教週報】藝術作品重燃長者活力 發揮潛能突破年齡界限
22/08/2022
WhatsApp Image 2022-06-14 at 10.29.41 AM (1)
【基督教論壇報】匠人的信仰
29/06/2022
天使心月刊第1頁
【天使心月刊】「疫」風下 安老院舍負重前行
31/05/2022
圖1
【基督教週報】「廣蔭」疫下陽光故事
29/05/2022
疫情期間同工更加珍惜及落力與長輩享受大自然
【基督教論壇報】香港養老院群聚染疫煎熬4個月 以禱告度過疫情風暴
26/05/2022
DSC00278
【大銀 Big Silver】照顧者專訪﹕靈安晚期照顧中心(下)
31/01/2022
陳曉蕾女士 // 不是每間院舍都有臨終服務的概念。我那時聽過有老人家在最後半年,有20多次進出醫院。對於家人來說,真的很擔心。真的不是所有院舍(如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能讓長者在院裡安渡最後一程。//   何婉慧院長 // Comfort dying 也是我們好重視的事。我們不想老人家很辛苦地走。我們會跟家人或自己團隊合作,看看可以如何餵他想吃的東西,或完成長者心願。//   大銀 Big Silver照顧者 // 如果我是在這裡住的長者就好了!老了的時候,有這個服務就好了!一來,我有信仰。二來,我很想靜。三來,有人跟我度身訂造一個我喜歡的(照顧)計劃,例如我喜歡草莓味,食枝有牌子草莓味的雪糕,也幾享受! //   【照顧者專訪】靈安晚期照顧中心(下): https://youtu.be/VVyVWQ8keRk 00:23 獨居長者可以申請嗎? 03:20 靈安護理Namaste Care是什麼? 06:17 預設照顧設計劃是怎樣的? 08:47 院舍臨終照顧要加強 11:35在臨終照顧,你們如何紓緩照顧者情緒?   重溫上集:【照顧者專訪】靈安晚期照顧中心(上) https://youtu.be/2yur9fOK4UI ------------- 由「維拉律敦治.荻茜慈善基金」資助的「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特設為 #有經濟需要及患有不可逆轉疾病的長者,提供豁免住宿費用計劃,期望透過全方位綜合晚期照顧服務,提升長者的晚期生活質素﹕   多元專業介入來減少身心靈的痛苦 減少長者不必要的進出醫院 協助長者及家人制訂預設照顧計劃 及圓滿臨終心願 讓家人有效的陪伴長者   立即預約專業諮詢: https://bit.ly/3z1SOYB 下載申請表格: https://bit.ly/3fOHsA7 中心服務詳情: https://kych.vrdseolcc.com 查詢電話: 23431331(與社會服務部聯絡)
VRDC_Signature
【基督教週報】廣蔭頤養院發展新項目 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30/01/2022
談到老人院,或許會讓人聯想到孤獨無援、被約束、無希望,這些刻板感覺都讓不少長者抗拒入住。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綜合安老服務)打破傳統,銳意將院舍打造成「家」,提供綜合照顧服務,其「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早前更榮獲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的首屆智齡世代大獎(養老護理組別)金獎。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去年四月獲得「維拉律敦治.荻茜慈善基金」資助,開展「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為有經濟困難的晚期長者提供短期資助住宿服務,讓他們與至親同走人生最後一里路。凡年滿六十歲或以上,經醫生檢驗,證明適合羣體生活,並需要接受長期護理服務者,同時正領取津貼或輪候社會福利署資助、重複入院的末期病患者均可申請入住,並會獲豁免住宿費用。   院長何婉慧解釋,所謂綜合照顧,其核心模式就是全人護理、家庭為本、靈安護理(Namaste Care™)及靈性關顧四方面。在全人護理方面,院舍會與長者和家屬商討「預設照顧計畫」,讓長者表達內心想法,從而感受到被聆聽、接納和尊重,她補充:「坊間側重於預設醫療指示。其實預設照顧計畫是講求全人照顧,包括興趣、喜好、個人價值觀及信念等,好讓在他們身體機能變差時,我們能清楚掌握長者的期望及未來照顧意願,並且可以幫助長者及家人達成未了心願。」   在家庭為本方面,院舍則擔當中間人角色,協調照顧,達成心願。她指最近入住院舍的靈安晚期的長者只有約六十日留在院舍時間便離世,因此要在短時間內盡力減低彼此的哀傷和遺憾,例如協助他們解決家人間的誤會,鼓勵互相道愛、道謝、道歉、道別和道祝福,以及引導家屬平靜地安排後事,辦一場意義的喪禮。而在靈性關顧方面,院舍一星期七日均有宗教活動,希望幫助長者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並建立面對死亡的正向態度及價值觀。   靈安護理  五感刺激紓痛楚 靈安護理(Namaste Care™)則是透過寧靜安舒的環境及五感刺激,減低長者對死亡的恐懼,找回安穩和被愛。計劃經理余幸蓓姑娘指出,院舍過往以藥物和物理治療方式幫助減輕病痛,但現在更引入強調感官刺激的Namaste Care™,在專用房間裡備有香薰、按摩油、毛巾、播放機等用具,主要用於愛的接觸(loving touch),讓晚期長者在安寧的房間內享受一對一按摩,「癌症晚期會影響身體功能,他們好容易水腫,有婆婆每次遠處見到我們出現就很開心地叫『快點來幫我按啦』,而幫她按摩的過程,她總會連番說多謝,看得出她非常開心。」   為求服務達至以人為本,院舍近年不斷革新改善,何院長坦言:「長者跌倒是普遍前線同工最害怕的事。由由於他們曾接受的護理教育是要『綁』,誤 以為『綁』是對長者好、不會跌倒。可是,『綁』了 不代表就不會跌倒,同時也與『以人為本』的精神背道而馳。」為推行零約束文化,院舍除了加強對前線同工的培訓外,還加裝了離床警報和扶手,約束物品使用率由二零一四年底57%,大幅降至現時8%,此數字反映了約束物品是可以在有需要時才使用,期望日後能達至「零約束」。此外,又引入表達藝術治療,幫助長者從繪畫、舞蹈、陶藝、編織、音樂等中重尋自我價值;最近,同工更進行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的專業培訓,學習製作軟餐給長者享用,甚至將製成的燒賣、牛肉球等軟餐放在點心籠中,滿足長者吃點心的願望。她娓娓道來:「希望讓更多人明白現時的廣蔭頤養院與傳統安老院的營運模式已截然不同了。我們與長者的關係除了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外,更是同行者的關係,與他們一起面對生活裏的甜酸苦辣。」   靈性關顧  從信仰看見盼望 除了照顧身體所需,長者的靈性關顧同樣重要。院牧劉明鳳表示,晚期長者入住時,既要面對新環境和未知的將來,又以為自己將失去自由,最常感到不安和恐懼。此外,部分長者以逃避心態面對疾病,又或想起從前健壯的自己,今天卻步履蹣跚,難免經常發怒和自怨自艾。   在這處境下,單純照料衣食住行並不足夠,關鍵在於靈性關顧。她坦言,不論長者是否基督徒也有靈性需要,須引導他們在痛苦中找到生命意義和目標,當中最重要是讓他們看到信仰中的「盼望」,以致達到「在世善別、離世善終」的目標。她解釋,不少長者信徒回顧一生,對信仰和生命仍懷着許多疑問,她的責任是幫助他們重拾與上帝的關係,建立被接納和被愛的感覺,使他們輕鬆安然地走到最後。   談到靈性關顧,她強調首要建立關係和信任,把握機會將上帝話語帶給他們。劉院牧分享,有天巡房時剛好發現一位婆婆礙於行動不便,無法挪走身旁的床鋪,於是便二話不說,立即替她整理好床鋪和日用品。雖然這只是舉手之勞,但卻解決了婆婆當時最大的困難,她更說:「你幫我做這些事,好過跟我『講耶穌』。」但劉院牧直言,這時更需將她帶回上帝前,讓她學懂感恩,故教導她應感謝耶穌帶領自己路經房間,燃眉之急才得以解決。「當她懂得感恩,不是痛苦度日時,日子便過得有意義。」   劉院牧去年開展了第一屆「靈安晚期照顧義工培訓證書課程」,提升義工信心和鞏固所學知識,幫助晚期長者有平安和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段路。義工梁美燕指,課程讓她明白要把握機會陪伴親人,盡量達成他們的願望,以免日後遺憾;同時明白將來與家人必會在天家相見,毋須過於不捨。她又分享難忘實習經驗,指院內有一位需要插胃喉的長者,眼睛經常閉起來,從不回應別人的說話,「但當我們義工隊讀經、唱詩和祈禱後,剛好說出「阿門」二字,她竟然溫柔地睜開眼睛,原來她聽到我們的禱告,真的十分驚訝!」她續言,坊間老人院只照顧長者的身體需要,但廣蔭頤養院卻是講求生活與態度,關顧每一位長者的身、心、社、靈。
DSC00248
【大銀 Big Silver】照顧者專訪﹕靈安晚期照顧中心(上)
21/01/2022
當認知障礙症長者到了晚期時,表達能力會大幅下降,身體也將會出現嚴重退化性疾病,引致各種併發症包括:壓瘡、因吞嚥困難引發吸入性肺炎、膀胱炎等等。所以他們進入醫院的次數較頻密,大部分晚期認知障礙症長者躺在醫院冷冰冰的病牀走過最後一程,維生治療不能給他們有一個高質量的生活質素,而只是延長壽命。   不過,我們認為晚期認知障礙症/末期病患長者 的最後一程,可以很不一樣。今次,我們與 大銀 Big Silver的創辦人 #陳曉雷 及照顧者一起有交流時間,讓大家更了解更多「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Carers Voice #照顧者大大聲》第88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yur9fOK4UI 00:00 Intro 00:50 照顧者覺得好貼心 03:17 院舍臨終照顧有需求 05:27 一起說再見 12:55 過渡服務讓照顧者喘息 ------------- 由「維拉律敦治.荻茜慈善基金」資助的「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特設為有經濟需要及患有不可逆轉疾病的長者,提供豁免住宿費用計劃,期望透過全方位綜合晚期照顧服務,提升長者的晚期生活質素﹕   多元專業介入來 #減少身心靈的痛苦 減少長者不必要的進出醫院 協助長者及家人制訂 #預設照顧計劃 及 #圓滿臨終心願 讓家人有效的陪伴長者   立即預約專業諮詢: https://bit.ly/3z1SOYB 下載申請表格: https://bit.ly/3fOHsA7 中心服務詳情: https://kych.vrdseolcc.com 查詢電話: 23431331(與社會服務部聯絡)
prize2
【新聞稿】榮獲【智齡世代大獎】(養老護理組別)— 金獎
03/09/2021
我們十分榮幸及感恩,「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的服務項目榮獲由黃金時代基金會創辦的首屆【智齡世代大獎】(養老護理組別)— 金獎。與此同時,感謝黃金時代基金會主辦單位﹑評審委員會及業界給予我們的肯定和嘉許,對於我們整個團隊來說是一大鼓舞,讓我們有力量和充滿盼望繼續共同服侍有需要的長者及其家庭。2021年對我們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有賴團隊的努力及付出,面對疫情持續變化同時,也願意委身為有需要的長者多走一步,以實現「讓人在溫暖的懷抱裡,靈裡帶著信心、盼望和愛,安然離去。」的理想。   我們希望在未來日子,推動本港靈安晚期照顧文化,讓更多長者及其家庭受惠﹕   1. 提供高質素的靈安晚期照顧照顧服務 2.  讓同工找到工作意義,增加投入及參與度,從「任務為本」轉向更「以人為本」 3. 提倡個人「預設照顧計劃」 4. 提倡健康公平性   了解更多得獎項目: https://kych.vrdseolcc.com/   #GoldenAgers #黃金時代展覽暨高峰會 #智齡世代大獎 #SmartAgeingAward #黃金時代基金會 #廣蔭頤養院 #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靈安晚期照顧 #NamasteCare #晚期照顧資源 #endoflifecare
News_cov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7
【東方日報】安老院推晚年照顧計劃 助長者臨終前解開心結
10/07/2021
不少長者被診斷患上末期病症後,對晚年生活不抱希望,猶如「等死」一般。有安老院今年4月開展一項晚年照顧計劃,為具經濟困難、患有末期病患的合資格長者提供3至6個月的免費住宿服務,期間長者每日可獲兩小時「靈安護理」,包括香薰及按摩等;院舍職員亦會協助長者解開心結,令長者可在臨終前與親友好好道別,圓滿度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在維拉律敦治.荻茜慈善基金資助下,今年4月展開一項為期3年的計劃,60歲以上、患有病情不可逆轉的合資格末期病症患者,經專業評估後,可按需要獲3個月或6個月住宿服務,期間毋須繳付每月約2萬多的住宿費用。除協助長者訂立「預設照顧計劃」,避免親友日後就治療方案起爭執,院舍職員亦會關顧其情緒變化,助其重新肯定自我價值,並傳承其智慧及經驗。   該院院長何婉慧指出,長者身體較為衰弱,會出現不少痛症及心理壓力,惟不少人以為長者晚年生活「係咁㗎啦」,連長者亦會認為自己無用。她認為,即使長者生命即將終結,亦不代表沒有價值,院內亦設有種植區,供長者種植蔬菜,收成亦會供院內職員購入,期望有關服務可令長者感到受尊重,並肯定自身用處。   除覓回自我價值,該院亦會盡力協助長者解開心結,藉互相道謝、道愛及道歉,來釋放彼此心中的鬱結。該院項目經理余幸蓓憶述,患有末期癌症的院友郭先生離婚後,因未能見證子女成長而感到後悔,但難以開口向他們傾訴心底話。最終郭在院舍職員代筆下撰寫信件,向家人表達心聲及愛意,在臨終前解開困擾多時的心結。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10710/bkn-20210710010032624-0710_00822_001.html
5KuDO5ojRBF-a77uUhgsvzE1plqP_c1EEP6xfxD-sX8
【HK01】安老院設立晚期照顧中心 按摩、聽音樂還有實現遺願?
10/07/2021
撰文:呂諾君   聖經上說「生有時、死有時」,長者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如何可以讓他們有尊嚴地走最後一程?籌辦最後的生日會、尋回失散多年的友人,竟然都可以包含在善終服務?有機構數月前在院舍內設立了晚期照顧服務中心,除了豁免住宿費用、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也是香港首間引入Namaste Care服務模式的院舍,冀為患者提供全方位靈安晚期照顧。跨專業的醫護團隊又會為每位長者訂立「預設照顧計劃」,希望讓他們與親友好好道別、在寧靜舒適的氛圍中安然離去。   香港每年有超過4萬人死亡,當中不少是嚴重病患者,但有約九成人都是在醫院死去,未能自己選擇地點終老。為了提升香港末期長病患長者的晚期生活質素,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於4月開始設立了「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分別提供三個月和六個月的綜合照顧服務。晚期照顧服務的目的並非要治癒疾病,相反只是要積極減輕長者的身心靈痛苦。其團隊由跨專業的成員共同合作,當中包括老人科專科醫生、老人精神科醫生、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中醫師、社工、院牧、表達藝術治療師等。   「我哋好着重五感,希望佢哋有尊嚴,好多人都係喺醫院過嚟,可能好多日都冇得沖涼,所以一嚟到我哋就會幫佢哋洗頭、沖涼、剪髮,亦會有香薰、按摩,希望佢哋回復舒適、乾淨。」「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項目經理余幸蓓   Namaste Care服務早於歐洲盛行 項目經理余幸蓓指,留意到社區上對善終服務有需求,一些面對臨終病患的長者要長期臥床、打針等,惟家人未必懂得如何照顧,醫院的支援服務也不足夠。她指,Namaste Care的服務模式在歐洲、澳洲等地盛行已久,在亞洲卻甚為少見,表示院舍的晚期照顧服務中心着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因應長者的需要、喜好和情況而提供不同服務。「我哋好着重五感,希望佢哋有尊嚴,好多人都係喺醫院過嚟,可能好多日都冇得沖涼,所以一嚟到我哋就會幫佢哋洗頭、沖涼、剪髮,亦會有香薰、按摩,希望佢哋回復舒適、乾淨。」     因應患者口味提供療癒食物 團隊也會盡量因應患者的口味提供療癒食物,如炸雞翼、可樂、紅豆沙等,他們更有如「許願師」,短短數月已幫了多名入住中心的長者實現各種願望。余幸蓓表示,近月照顧員曾替一名有肺積水問題的胃癌患者江先生舉辦生日會,除了因應患者口味自製蘿蔔糕,也在切蛋糕期間視像江先生的家人。雖然十多日後江先生的情況急劇轉差,回到醫院後數天便離世了,但他的家人對於在最後的日子裏仍能與江先生一同慶祝生日,感到十分慶幸。 此外,余幸蓓又成功替一名長者尋回已失去聯絡的朋友,「本來佢淨係記得朋友係開花店,地址係荔枝角道XXX號,但我搵完後發現嗰度唔係花店,於是就不如試下花墟太子道西XXX號啦。」她指,當時厚着面皮致電該花店,終於真的成功尋人,並安排了視像聯繫,而該名朋友最後更成為了患者簽訂遺囑的其中一個見證人。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院長何婉慧指,在疫情前發生前,團隊曾到澳洲的安老院舍視察,並與職員了解Namaste Care服務模式如何運作,當中首要的設施是一間靈安護理房,「老人家每日可以輪住入去兩至三個鐘,有特定嘅護理同事負責照顧,個氣氛係安寧舒適嘅,而照顧員好認識每一位老人家,譬如有老人家鍾意扮靚,就幫佢搽指甲油、修甲、化妝咁。」她指,房間內有機械人可負責播歌,也可安排視像對話,而今次成立照顧中心,是希望能讓長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能感覺被尊重,同時「由小做起」,冀能推動坊間的其他安老院,日後都可考慮如何做善終照顧服務。       詳情可參考以下連結:https://kych.vrdseolcc.com/ 預約初步諮詢:https://bit.ly/3w3V0h2   來源: https://www.hk01.com/社區專題/645682/安老院設立晚期照顧中心-按摩-聽音樂還有實現遺願
ZTxDCZOBdzSwQt3Er2LiLUnngmicLn5Yir8O8oq_DvI
【HK01】疫下院舍長者由「摺埋」變重生 腦中風、失語症患者化身藝術家
01/05/2021
撰文:莫家文   新冠疫情去年肆虐期間,政府收緊院舍探訪安排,謝絕外人探訪、限制院友外出,持續逾半年時間,部分院友出現負面情緒,負責照顧起居生活的安老院舍既要全力抗疫,又要兼顧心理輔導兩方面,往往疲於奔命。有本港療養院與藝術家合作,透過不同課程刺激院友的五感,提供一次零距離的交流與學習,讓他們體驗成為畫家、歌手、編織達人、花藝師及舞者的滋味,晚年獲得人生重啟的機會。   「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連院舍外圍的花圃都唔畀行,親友都係透過iPad同長者傾偈,安撫佢哋無得見面的負面情緒。」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職業治療師黃智恆表示,長者面對疫情時,尤其是患有認知障礙甚至失語症的患者,面對封閉環境不懂得如何用情緒表達感受,只會「摺埋自己」,需要透過其他途徑去紓緩封閉的心境,藝術成為一個讓他們感受當下、抒發情感的發洩。   疫下藝術課程設下重重限制 頤養院獲得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資助,去年起進行一個「藝力重生」項目,透過不同環節的藝術課程,讓長者與一班年青藝術家緊密接觸,以完成個人或群體作品的目標下打開話匣子及心扉,讓他們一嘗當藝術家的滋味。   該藝術平台去年小試牛刀,向長者院友教授紡織及木工技巧,今年更進一步擴展至花藝、陶瓷、音樂、舞蹈、編織五個層面,由介乎五十多名八十餘歲以至逾百歲的院友,合共九百四十一人次獲得重新學習的機會,其間導師嚴格遵守院舍職員的防疫規格,每隔兩星期接受新冠肺炎病毒檢測,而每班亦按例只可四至六人一班,只能同層同一批學員,減低交叉感染病毒的風險。   八旬中風學員憑「腦力」完成作品 花藝師Samantha表示,以往從未向長者教授花藝,今次屬新嘗試,她先教授較為簡單的方框花,其後延續至需要較具想像力的盤花,以至要十多人合力完成的巨型花環,在不同挑戰中感受到長者對學習的渴望與創意,她舉例插花既有鮮花及假花,需要長者理解不同花朵的特性進行擺位,刺激他們對顏色、嗅覺及觸感的感受,「啲花好似自助餐咁擺喺佢哋面前自行選擇,有啲長者好有主見,但都見過有伯伯眼有問題,唔係睇得好清楚,我會叫佢摸下啲花,先用手去感受再去選擇。」 她尤記得其中一名八十多歲曾經腦中風的婆婆,左手活動能力大減,擔心對方單手難以完成鐵線拗環等動作,然而婆婆手不靈光但腦筋卻很靈活,最終一如常人般完成任務,叫她另眼相看,而巨型花環的作品需要十多人合力完成,但受疫情規定,每次一個課程只能在同一層大約四名學員完成一部分,再派至下一層交下一批學員完成,原本可能數小時內完成的作品,最終經過接力馬拉松的形式,超過一日完工,體驗到長者互相合作溝通的誠意,感受特別深刻。   一連兩日公開展覽 陶藝師Scolatao表示,陶藝較多用到手指搓揑的技巧,對於長者來說有一定難度,他按步就班,採取先易後難方式,先教長者學員以泥板倒模完成,再拾級而上挑戰不同難度,由平面的葉子,再去到立體的水杯,學員均越學越上手,笑言「之前兩堂多先完成一件作品,呢家十五分鐘整好仲上埋色,我同助理都頭痕喺同一課堂內仲教啲乜嘢好。」 學員至今完成近百個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將於今日(1日)起一連兩日在石門工作室進行公開展覽,提供一場讓公眾理解長者活到老、學到老的藝術盛宴,有興趣者可於其官網預約,每節一小時,只限十人參觀,主辦單位同步亦會透過線上展覽的形式繼續展出,有興趣者可留意其活動公佈。
Hero_Banner2
【新聞稿】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 現正接受申請
10/03/2021
香港首間引入Namaste Care™服務模式的晚期照顧中心  照顧長者身心靈 帶着愛 安然走過人生最後一里路   【新聞稿 2021年3月10日】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獲得「維拉律敦治.荻茜慈善基金」資助,在觀塘的頤養院設立「維拉律敦治.荻茜靈安晚期照顧服務中心」,以Namaste Care™(靈安護理)服務模式,由跨專業的醫護團隊為末期體弱長者提供全方位照顧,並為每位長者安排個案經理及訂立「預設照顧計劃」,減輕其家人的照顧壓力。為紓緩家庭的經濟負擔,中心將為六十歲以上、患有末期病患的合資格長者豁免住宿費用,讓長者可安享晚年。   首間引入Namaste Care™服務模式的晚期照顧中心 中心將在今年四月正式營運,致力為末期病患長者提供具尊嚴及質素的晚年生活。中心服務融合了Namaste Care™(靈安護理)及靈性關顧,以專業的晚期護理、五感感知、家庭關顧為核心。 靈安護理配合輕柔的觸感按摩、柔和音樂和淡雅芬芳的香氣,營造一個靈安靜謐的沉澱空間,藉以撫慰長者的焦慮與不安。中心冀在身、心健康以外,建立靈性健康,為長者找回安穩、被愛及被肯定的價值。中心另協助家屬建立基本的靈安關懷知識,讓他們懂得與至親共同渡過人生最後一里路,並一同實現「讓至親在溫暖的懷抱裡,靈裡帶著信心、盼望和愛,安然離去」的理想。   跨專業團隊規劃身心靈健康的全人照顧方案中心的靈安團隊由十人以上的跨專業人員組成,包括老人科專科醫生、老人精神科醫生、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中醫師、社工、院牧、表達藝術治療師等。團隊會透過專業綜合評估,與長者及其家屬商討和制訂合適的晚期照顧方案,以減少晚期病患者進出醫院的次數,提高整體生活質素。另外,每位長者將獲安排個案經理專責跟進入住後的情況,並在團隊協助下,於長者清醒的狀態時訂立個人「預設照顧計劃」,包括疾病後期治療意向、個人預設醫療指示等。當長者的健康情況轉差時,家屬及醫護團隊將遵照計劃提供合適照顧,讓長者獲得尊重,同時減輕家人作醫療決定的心理壓力。   合資格低收入長者可獲豁免住宿費用 中心設有「短期住宿服務資助計劃」,分別為三個月過渡性綜合照顧服務及六個月綜合照顧服務,即日開始接受報名。申請者如屬六十歲以上;獲註冊醫生證明適合群體生活及需要接受長期護理服務;患有不可逆轉的末期病患,例如癌症、器官衰竭等;正領取政府津貼或輪候社會福利署資助;或過去六個月,因上述疾病或情況重複入住急症醫院三次或以上,即合資格,在評估後可獲豁免基本住宿費用(不包括額外服務收費)。入住時只須繳付「短暫住宿服務」按金及「額外服務收費」按金。   如欲查詢詳情或申請,請登入 http://kych.vrdseolcc.com 或掃瞄左邊二維碼。申請者可透過電郵或郵寄方式遞交表格,郵寄至 九龍觀塘功樂道88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 或 電郵至vrdseolcc@hkcccu.kych.org.hk 。   關於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 為有需要的長者,包括基督徙徒或沒有宗教信仰,提供一站式「關愛‧靈養」的照顧服務,包括二十四小時護理照顧、復康服務、心理輔導、社交及靈性支援服務並專為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而制定的照顧服務、為體弱長者而設的靈養晚期照顧服務,以及短期及長期住宿服務,務求為長者提供身體、心理、社交及靈性方面的合適關顧,活出信望愛,被尊重、獨立自主及豐盛的晚年生活。
148836759_1350621355298186_3402531944869408759_n
【星期日檔案】紀念「金婚」前奏
11/02/2021
  在一個陽光和煦的下午,院長在花園恰巧遇見牛哥和牛嫂,彼此問候近況,得知2024年是牛哥和牛嫂的五十年周年結婚紀念。牛嫂深知牛哥的健康狀況可能會逐漸轉差,同時又渴望將來能與牛哥一起身穿禮服,完成一次在教堂見證婚姻盟約的心願。因此,院長提議在牛哥的身體還許可時,為他們提早舉行金婚紀念日。牛嫂卻回答﹕「我還是想待到2024年我們結婚那天,與他慶祝金婚紀念日。我們相信天父的帶領,即使將來未必能共渡金婚,深信最終也可在天家再續。」   恰巧,得知星期日檔案的記者想找一對夫婦如何在疫情下維持彼此關係的故事,於是我們便想起牛哥和牛嫂這對細水長流的愛情故事。一次「恰巧的相遇」真的變成了「真實的劇情」,把牛嫂的「心願」一塊一塊地拼湊起來。我們從心盼望他們藉著這次拍攝能,成為他們「金婚」紀念的前奏,再次回顧相遇﹑相知﹑相愛的經過,在疫情下彼此守望邁向金婚之路。   「從今以後,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貧窮、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著您、珍惜您,對您忠實,直到永永遠遠。」結婚誓詞中提到,無論生老病死都不離不棄。牛哥與牛嫂相戀至今約47年,他們對婚姻許下的承諾仍是至死不渝。對一般夫妻來說,在日常柴米油鹽的壓力下,維繫一段美好婚姻已是不容易。對於牛嫂來就說,既要面對因疫情而未能常常到頤養院探訪,同時面對伴侶身體狀況轉差,身心也帶來不少的壓力。   牛嫂雖然不可像以前般常常探望牛哥,但會以視像或電話來與牛哥保持聯繫;買牛哥喜歡吃的點心傳遞思念;特意抽空時間陪牛哥覆診,為的是與他見面。牛哥每次在頤養院收割農作物後,總會跟我們說帶給老婆今晚加餸;牛哥在陶藝班親手造了一對葉形的碟,一隻送給老婆,以物傳情,可見牛哥總喜愛與伴侶分享自己所愛的。   疫情雖然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無阻愛意傳遞,愛的音符依舊能跳躍在年老夫婦的生命篇章中,只因有「愛」。   節目:星期日檔案(翡翠台 )播放日期:2月14日(初三)播放時間:晚上7時正 #愛是永不止息#願望成真
News_cov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3
【小事大意義】「疫」要你同行計劃
12/11/2020
在這輯《小事大意義》中,一級職業治療師黃智恆Charis與我們分享一下,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 在生活中常常與植物、動物或小孩接觸,有助紓解「孤獨、無助及沉悶」等負面情緒,於是便與 Hong Kong Guide Dogs Association 香港導盲犬協會 (HKGDA)積極構思及開展線上動物輔助治療犬的先導計劃。黃智恆姑娘認為每位長者擁有不同的個性、專長與能力,在設計 #認知刺激活動 時,不會著眼於他們的「不能」,更重要是他們能享受整個活動過程,獲取更多成功感和累積更多正面快樂回憶。   ✅【首播】11月14日 (六)07:30pm : 免費頻道開電視 (77台)20:30pm : 有線財經資訊台 (108台) ✅【重播】11月15日 (日)08:00am : 免費頻道開電視 (77台)11:00am : 有線財經資訊台 (108台)15:15pm : 有線新聞台 (109台)19:30pm : 有線財經資訊台 (108台) --------------------------------------------------- 疫要你同行計劃 是為廣蔭頤養院的長者塑造「遙距社交」,透過網絡視像通話與輔助治療犬﹑小孩﹑社區再次連結,用關懷來跨越孤單感。 請支持疫要你同行計劃|認捐A+BOX: https://www.collaction.hk/s/kych_project_adopt/   Youtube: https://youtu.be/tm_SoogZx5Y  
News_cov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6
【無耆不有】與你一起照顧認知障礙症長者
12/11/2020
《無耆不有》下集:與你一起照顧認知障礙症長者 面對至親患上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身心都面對長時間的考驗,家人﹑朋友和頤養院的背後支持,也能大大舒緩照顧者的壓力。 在今集的《無耆不有》,#職業治療師黃智恆姑娘 與 #香港導盲犬協會 一起分享,怎樣透過 #視像動物輔助治療犬,讓認知障礙症長者喜愛上認知刺激訓練,在疫情下增加正面情緒,以保持生活的質素。????‍????????????‍???????? 誠邀你們在這星期六早上九時十分,一起收看這輯《無耆不有》! ???????? ✅【首播】節目:無耆不有 (翡翠台)日期:14/11/2020 (星期六)時間:早上九時十分 ✅【重播】頻道:無綫財經資訊台日期:17/11/2020 (星期二)時間:晚上八點半 --------------------------------------------------- #疫要你同行計劃 ????是為廣蔭頤養院的長者塑造「遙距社交」,透過網絡視像通話與輔助治療犬﹑小孩﹑社區再次連結,用關懷來跨越孤單感。 ????‍????????‍????????????請支持疫要你同行計劃|認捐A+BOXhttps://www.collaction.hk/s/kych_project_adopt/ #疫要你同行計劃 #重塑遙距社交 #以關愛填補孤單感 #無耆不有 #疫下同行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The Hong Kong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es UnionKwong Yum Care Home地址: 九龍觀塘功樂道88號網址:http://www.hkcccu.kych.org.hk電話:(852) 2343 1331
News_cov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2
【TVB無耆不有】如何為長者重塑遙距社交?
10/11/2020
疫症影響全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面對逆境,應變能力彷彿被激活過來。我們在危機中仍能創造新嘗試—#重塑遙距社交。???? 透過「疫」要你同行計劃,#廣蔭頤養院 的長者與社區裡的小孩重新連線,運用視像通話軟件重塑「#社交距離」為「#遙距社交」,締造另一種社交關係,以關愛填補孤單感❤️,一起走過疫症嚴峻時。 對於長者來說,他們是如何適應疫情下的新常態呢? 社區又如何與長者連結呢? ???????? 誠邀你們在這星期六早上九時十分,一起收看這輯《無耆不有》! ✅【首播】節目:無耆不有 (翡翠台)日期:7/11/2020 (星期六)時間:早上九時十分 ✅【重播】頻道:無綫財經資訊台日期:10/11/2020 (星期二)時間:晚上八點半 疫要你同行計劃詳情:https://www.collaction.hk/s/kych_project_adopt #疫要你同行計劃 #重塑遙距社交 #以關愛填補孤單感 #無耆不有 #疫下同行  
122742653_1270189806674675_5439288510930322738_n
【你好o野】「疫」要你同行計劃
29/10/2020
「疫」要你同行計劃不經不覺已開展了近5個月,當中我們也有不少難忘片段。我們將於明天在大氣電波叱咤903 你好o野 節目中,與大家分享線上動物輔助治療﹑線上關懷行動 和 A+禮物包(A+Box) 的點滴。 明天及後日記得收聽啦!  節目: 你好o野日期: 10月29日(四) 及30日 (五)時間: 2:00-3:00pm ---------------------------------------------------疫要你同行—Project Adopt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與不同團體攜手合作並開展「疫」要你同行—Project Adopt計劃,重塑「社交距離」為「#遙距社交」,透過網絡視像通話為長者與社區再次連結,#用關懷力量來跨越孤單感。完成計劃的參加者將獲得一份A+禮物包(A+Box)。參加者可與家人一起享用或透過我們的網絡 #轉贈 至其他有需要的家庭手中。   計劃詳情及認捐A+BOX: https://www.collaction.hk/s/kych_project_adopt/fund
News_cov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4
【明報】與治療犬視像互動 減低孤獨無助沉悶
28/09/2020
明報記者﹕陳冬綾   「阿O,幫我揀個數字、揀隻顏色。」患中度認知障礙症的Grace婆婆,坐在安老院房間內,對着電腦喊出清晰的指令。熒幕後的治療犬阿O,隨即把腳踏在數字方塊上、咬着不同顏色的球走到鏡頭前,Grace婆婆在身邊的籃子取出相應數目的顏色豆袋,拋到椅子上,「合作愉快呀!」說畢吃吃地笑。因應疫情,安老院禁止探訪,職業治療師黃智恆(Charis)設計視像動物輔助治療訓練,要長者動動腦筋刺激認知、透過與狗互動減低孤獨感。雙方隔空建立關係,過程令Charis發現,長者亦對科技接受程度高,令她喜出望外,「疫情有危,但亦有機」。   減低孤獨無助沉悶 從事職業治療18年的Charis,兩年半前加入觀塘廣蔭頤養院,針對院內不同長者的身體情况,度身訂造治療活動。Charis形容,孤獨、無助和沉悶是安老院三大「瘟疫」,外國曾有組織提出以動物、植物及人療癒長者心靈、滋養生活,院舍遂於去年底起,計劃與香港導盲犬協會合作,盼將治療犬帶入長者小組活動中。未料疫情來襲,實體探訪隨之停擺,計劃亦需擱置。   疫情下院舍少了探訪者身影,Charis發現有長者表現低落、容易不安,不時抱怨:「好慘呀真係!」亦有長者垂頭坐在沙發上把自己「摺埋」。於是,院舍自7月起嘗試以視像形式,為院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安排視像動物輔助治療訓練,透過與治療犬互動,令長者開口表達、動動腦,減低孤獨感。Charis解釋,認知障礙症無法根治,輕度至重度患者分別出現短期記憶弱、語言能力下跌、無法自理等症狀,「治療唔係要佢記得番啲嘢,而係要長者用下自己有嘅能力」。   長者化身照顧者 感覺被需要 設計訓練活動時,Charis以有趣為原則,讓長者在玩樂和互動中訓練認知。過程中,長者需指示熒幕後的治療犬幫忙選數字和顏色,然後按治療犬的選擇,取出相應數量的顏色豆袋。完成任務後,長者可決定獎賞多少零食予治療犬。Charis希望藉活動賦予長者照顧者的角色,令他們感覺被需要。她最深刻一次,長者在訓練結束後,把手伸向熒幕,欲撫摸治療犬;即使認知障礙長者短期記憶短暫,卻能記住治療犬的名字,令Charis驚喜。訓練過程亦令她發現,如長者對科技接受程度高,輔助治療會更便利和有效。   疫下工作 治療犬work from home 不過,線上活動總會遇到各種硬件問題。Charis憶述,曾因電腦喇叭出現問題,訓練時只能透過畫面接收訊息,她笑言過程有如默劇,幸雙方已合作多次,即使沒有聲音,也能順利完成訓練。Charis又說,疫情肆虐之際,治療犬與訓練員無法回中心與長者進行視像活動,只好在家中與長者連線,「連狗狗都要work from home」。   Charis說,現時院舍共安排10名認知障礙長者接受治療訓練,其中92歲的Grace婆婆看見治療犬阿O便笑得開懷,「老人最需要愛, 宜家我唔覺得自己係一件嘢(貨物)阻住你,而係同你一齊,大家有溝通」。   https://bit.ly/30dFMsA
News_cover_工作區域 1 複本 5
【香港01】認知障礙長者與「wfh」治療犬視像 訓練記憶紓緩疫下情緒
21/09/2020
撰文:呂諾君   這天上午,92歲的Grace如常在院舍職員的陪同下,來到活動室的電腦前預備進行視像對話。不過螢幕的另一邊並非她的家人或朋友,而是一隻「work from home」的輔助治療犬Ollie。「阿O幾多歲呀?」只見狗狗身旁的領犬員和Grace這邊的職業治療師,在問問題題以一個「OK」手勢,示意狗狗名字是「阿O」和現年「3歲」,向Grace作出提示,「三歲!我答中咗未呀?」Grace笑不攏咀的回答。 退休護士患上認知障礙與治療犬「合作愉快」 入住院舍已4年的Grace,雖然對答如流且十分清晰,不過細聽之下,會發現她其實很快就將事情忘掉。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由早期出現失去短期記憶、判斷力減退等病徵,到後期甚至會不能有效表達及溝通、需要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等等,Grace是患者之一。她又向記者表示,因父親是醫生,她自小已立志加入醫護界,可是適逢「打仗」醫學院沒有收生,因此她當了護士,「 我覺得做護士比醫生仲好,同病人嘅接觸多,睇到由唔好至到好好enjoy幫到人!」   「揀咩色好呢?阿O你揀個黃色比我丫。」說罷,Grace跟從治療師的指示,拿起黃色豆袋扔向合適的椅子,成功的話就可獎勵另一邊的阿O吃小食,「請你食四粒啦,四粒多唔多呀?減一半啦食兩粒啦。」阿O那邊職員將小食放近鏡頭,讓阿O湊近猶如向Grace討摸,過往並沒養狗的Grace也禁不住伸手向螢幕想觸摸阿O。「多謝你呀,我哋合作愉快。」Grace向着電腦螢幕說道。   參考外國伊甸園計劃理念 紓緩長者孤單感 協助Grace進行整個視像活動的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一級職業治療師黃智恆(Charis) ,相關活動內容亦是由她設計。Charis表示,留意到一般安老院舍的照顧模式很規律,希望能將外國The Eden Alternative(伊甸園計劃)的理念運用到院舍內,以動物、植物和人三方面來紓緩長者的孤獨、無助和無聊感。她又指,疫情下不少長者會「收埋自己」,今次是首次以視像和網上形式進行輔助治療犬計劃,主要針對初至中期的認知障礙長者,根據其能力設計相關活動,在互動之中亦加入記憶元素,務求讓長者「用返佢哋仲有嘅能力」。   計劃於於2020年7月開始至10月,現時已為10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進行8堂的線上遙距認知訓練。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院長何婉慧指,面對沉重的社會氣氛,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開始策動,並在觀塘浸信會的協助下連繫不同教會團體和社區,攜手合作並開展「疫」要你同行—Project Adopt計劃。她表示, 該院共有約八成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當中有兩成另有其他病患,作為自負盈虧的機構,他們希望打破固有的老人院管理模式,務求讓長者的生活質素能有提升。
News_cover_工作區域 1
【基督教週報】藝術品展現生命故事 助長者尋夢發揮創意
17/11/2019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承蒙「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2019」贊助,將於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三十日(禮拜六)於院內舉行「織」時行樂—夢想編織「家」公眾藝術展覽。展出一系列由院舍內十五位長者合力製造的「家」俱,包括木椅、座地燈、屏風、百家被等。長者以手紡織毛線、梭織、手臂編織及木作製作,加上年輕手工編織藝術家的鐳射雕刻及切割,一起用手去建設「家」園。長者們更運用創作力,以手工織出一幅幅畫作,參觀人士除可現場欣賞織畫作品,更會透過AR技術(Augmented Reality)去親眼看見每一位長輩的創作過程,聽他們訴說自己的的故事。     「織」時行樂 - 夢想編織「家」是一個破格、好玩又別具創意的計畫,由職業治療師+社工+年輕手工編織藝術家+創新媒體科技達人+有特殊學者需要的學員合作,與長者一同探索、學習及創作。計畫更榮獲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畫2019當中「卓越社區夥伴計劃大獎」。   廣蔭頤養院是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轄下的自負盈虧安老院舍,歷練超過一百一十七年的時間,一直以「尊敬長者」、「服侍上帝」作為前行的目標,並為長者提供一個充滿「關愛‧靈養」的晚年住宿照顧服務。院舍一直致力實踐「以人為本」及「老有所為」的理念,務求長者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去展現能力和創造力,使長者感到有貢獻和有價值。   透過今次「織」時行樂 - 夢想編織「家」公眾藝術展覽,希望大眾對「長者」及「院舍」重新探索重新定義。長者並非等同衰老和無用,院舍的生活更不應該是大家所認為的孤獨和沉悶。展覽希望開放更多不同機會讓不同能力的人士參與、分享、學習及創造,拼發火花,締造更美好的社區,達至社會共融。